上海健康医学院援疆干部张鹏:援疆万里行 奉献守初心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发布时间:2022-11-08浏览次数:14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彧    2022-10-31 09:45:17

温柔从容的吐曼河,缓缓流经喀什市,见证了这座西域古城千百年来的辉煌和苦难。如今的吐曼河岸,翠堤绵延、微风簇浪,是喀什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援疆老师张鹏,也是这如画美景的“忠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他总爱来河边走一走:“吐曼河是喀什人的母亲河,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特别亲切,马上想起了我们上海的苏州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新疆医疗教育教学事业,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的荣幸。”上海健康医学院是张鹏老师强有力的后盾,他时刻牢记领导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同为教师的妻子也坚定不移地支持他的决定:“新疆是个好地方,你能为喀什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你放心地去援疆,家里有我!”他十岁的儿子无比深情地说:“爸爸,我在《论语》中学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您是我的榜样,我会好好听妈妈的话,您放心地去援疆吧!”领导的关怀和家人的支持,让张鹏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深爱新疆这片热土,在岗位上孜孜不倦、全力以赴。

大爱情怀 二次进疆

2021年9月,张鹏作为上海援疆第十批第二期干部人才前往新疆喀什开展对口援疆工作。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喀什。早在2019年8月,他曾作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服务团的一员来到新疆喀什开展医疗服务和培训工作,为实现“知识扶贫,智力援疆,脱贫攻坚,健康促进”的健康扶贫目标而积极行动。正是那一次的南疆之行,对张鹏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也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援疆的种子。

“当时,我们12位医生顶着35度的高温,短短几天走遍了上海对口的莎车、叶城、巴楚和泽普四个县,为500多位病人开展了乡村义诊的同时,还举行了20多场讲座。那几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喀什基层医疗人才的匮乏以及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再来。”张鹏说。

两年后,机遇不期而至。得知健康医学院有选派援疆干部前往喀什帮扶喀什职院的机会,张鹏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如愿成行。他一来就积极投身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张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国家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我们医学院的老师来援疆,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医疗教学水平,还可以通过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帮扶建设,为新疆培养出更多杰出的医学人才,使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新疆扎下根,让我们的新疆同胞身体更健康、就医更方便,生活更幸福!”

沪喀同心 大有可为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立足喀什实际,发挥上海优势,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上海教育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起步较早的基础教育领域,上海援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队是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 张鹏利用有限的休假时间在上海四处奔走,为喀什申请了两个合作项目,一个是要为喀什当地培养医疗人才,另一个则是要为当地居民开展医疗服务。

张鹏老师牵头组织举办了首届沪喀职教医学教育与健康论坛暨医学系兼职教师聘任仪式,此次活动推动喀职院教育改革,推进医学人才培养,进一步凝聚教育发展理念,加快喀职院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论坛和行业专家聘任仪式,不仅是落实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而且是东西教育协作以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对于推进喀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凸显了持续助力南疆职业教育的上海智慧与上海力量。

济济多士 乃成大业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喀什地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非常大,对本地医学生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以张鹏为首的医学教师团正在加快建设喀什地区的医学人才中心和医学创新高地。

当前,喀什地区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数为0.67人,距离国家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不少于4人差距很大,药师队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临床用药行为亟需规范,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尤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用药指导和用药监护、慢性病的长期用药指导,迫切需要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

在张鹏看来,当前喀什地区的药学服务已经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为此,张鹏牵头组织申报了2022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

“去年11月底,喀什职院新申请的高职药学专业获批,今年9月就要正式开学了。现在我还在帮助学校申请自治区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筹建医学院……对当地来说,这些都是‘从零开始’的新尝试。所以更要抓紧每分每秒,发挥上海优势,助力南疆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张鹏表示。

张鹏在深入喀什工作后他注意到,喀什地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三级卫生保健网网底不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公共卫生人员短缺问题凸显,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达不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在他看来,当地迫切需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本土化人才,切实解决人才“瓶颈”的问题。

夯实基础 孵育人才

去年初到喀什职院,张鹏来到医学系担任副主任。“这里的老师都是此前喀什卫校的老师,人数虽不少,但专业师资还是相对缺乏,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质量不高,科研能力也不足……”困难再多,张鹏也并无畏惧。他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从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到实训室建设、师资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提高大家的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带头人,张鹏时刻把科研人才培养放在心上,时刻琢磨着怎样带好一支科研队伍。“学校科研工作刚起步时,最难转变的其实是思维的转变”,张鹏深知这是学校科研工作的痛点。对此,他在科研工作中率先垂范,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身体力行投身科研,立足喀什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他指导本地老师树立做科研的意识,培养搜集数据、综合分析、发现问题的科研思维。在他牵头组织下,开创沪喀协作共育人才的新模式,打造出喀职院医学系第一批学科骨干,科研“生力军”。团队紧紧围绕新疆地区,特别是喀什地区重大健康问题开展研究,结合喀什地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团队在喀什地区建立人群队列,构建新型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并解决关于脑卒中风险分类和危险因素关系分析两个关键技术问题。该研究成果在喀什地区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进行推广应用,对喀什当地脑卒中预防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2022年,他带领的团队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实现了学校省级科研课题和SCI论文“零”的突破。他的团队获批喀什地区科研创新团队计划,他的“徒弟们”入选“天山英才”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获批喀什科技局科研创新项目和多项校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张鹏看来,援疆不仅仅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更是他心中始终长存的情怀,是人生中难忘又有意义的一段重要经历:“援疆队伍一批批在轮换,而我们要留在当地的,必定是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这需要一批批援疆人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

新民晚报记者 陈彧 通讯员 徐博龙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257055.html